人才是决定翻译成败的关键因素

  华体会最新官方,华体会(中国)     |      2020-03-11 02:56:14
曾经试着使用过翻译软件进行科技资料汉语到外语的翻译,但是结果让我非常失望:外国人基本上看不懂软件翻译出来的外语,而且经常会没有我所需要的、与中文对应的外语专业词汇。

人们之所以需要翻译,是因为不懂或不很懂外文的缘故,科学文献、科技资料借助翻译软件外文译成中文,加上翻译者懂专业(把握有关的专业词汇)、中文的把控能力及其在特定语境下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通常能解决问题;但是倘若是中文译成外语,例如译成外语,现有的翻译软件质量很难让我们感到满意,不仅是因为目前汉语对应外语的词汇、语句、语法点、专业知识等总量太少,从而找不到正确的对应词句,而且我们国人的外语水平不够,无法判断翻译软件译出的外语是否正确。

上述的这些外语翻译软件缺陷说明了机器外语翻译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外语翻译软件内存机器欠缺。这也要求各行各业的“翻译人”投身于其中,为翻译软件提供大量的素材,充实其内存。我想,这也正是我们学生好好学习外语的契机,我们应当将外语学习重点聚焦在中文到外语的转换之上,学会怎样准确地使用外语来表达我们中国的“东西”。这-方面旨在充实翻译软件内存,为人类做贡献,另- -方面也是为了让我们把握翻译软件翻译的结果是否正确的能力。就目前我国外语人才质量的现状来看, 完全用机器来替代人工进行汉法对译,我认为最近几年十几年是不可能的事。我们或许可以将需要翻译的内容作两个角度的区分: 
1.理性和非理性 2.口头和书面:

我们以上所说的科技文献、资料均属于"理性"内容。“理性” 内容的主要特点是其文字较为规范,大都为标准的”普通话”, 文字的本身并不强调艺术性,也不注重承载语言国家的背景性文化。所谓的“非理性”内容是指那些小说、诗歌、歌词、电影台词等文学作品,也称“语言艺术品”。这些作品则经常超越规范,超越“普通话”, 注重语言的艺术性;这些作品不仅承载很浓的语言国家背景文化,而且还突出表现过去从来没有过的并且和“别人不-样”的个人艺术风格。也正是超越、注重和突出构成了艺术创造、语言美和语言的丰富性。我个人认为,这块“非理性”的内容因人而异,经常都处于不断地变化中,软件翻译不仅无法紧跟,而且也是很难处理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文学翻译引|起了这么多的学者专家这么多年的关注,催生了这么多翻译学教授、翻译学博导的原因。
 
科技文献、科技资料的翻译和许多书面资料的翻译-样都属于“书面表达”类翻译。这类翻译的特点一是可以慢慢来,遇到麻烦可以停下来查阅词典、上网搜索或请教高手 ,=是仅凭书面文字及其上下文就可以推理、确定。而“口头"翻译(即交传和同传)的特点一是翻译必须紧跟被翻译者的发言速度,而且翻译的时间长度与被翻译者发言的时间长度基本一致。请同学原谅我的孤陋寡闻,直至目前我还没看到过在翻译难度较高的场合有如此快速高效的翻译器。二是翻译者的口气、 表情、眼神及其它肢体语言要和被翻译者的一致。我个人认为,这第二个特点机器翻译是无法解决的。

鉴于机器翻译存在着上述的几个"硬伤”, 机器翻译绝没有完全淘汰人工翻译的可能。虽然机器翻译到了未来-定会替代很大-部分的翻译任务,但是那些“带着新思想的深度交流”、以前没有过的而且个人特点鲜明的表达、新出现的文学作品、需要肢体语言的发言等,则永远需要人工翻译。

这就给我们希望成为翻译的同学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从此,我们同学学习外语就必须要好好学习,打下扎实的外语基础,在你感兴趣的专业领域学会超越一般机器翻译的能力。想象-下:到了那.时,凡是机器翻译解决不了的都由你来解决,你的每一次翻译都是 “创新”,都要 被翻译软件收录其中。到了那时,你肯定会有很大的成功感,物质和精神回报一定是非常令人满意的。 当然,要企及这一境界,同学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如果同学真的喜欢翻译这个职业, -定要试一试!而且纵观国内,没有很多人有这个水平,如果你努力,再加上-个好老师,那到了将来能够担任这类“高级翻译”工作的人就一定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