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最新官方,华体会(中国)服务有限公司在从事商业翻译的同时,还从事翻译理论的推广和研究。
谨以此文,以飨读者!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译者传统角色对译文质量的制约,深入探讨了译文质量的优劣并不仅仅依赖于对原作的忠实与否,译文读者的可接受度也是评判译文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得出了译文质量颠覆了译者之传统角色,为了保证译文的质量与效度,译者应该着眼于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考虑到译文的可读性和目标语读者的可接受性,架起译文读者与原文交流的一座桥梁。
[关键词]译文质量;译诸传统角色;可接受度
一、引言
作为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纽带,翻译的重要性越来越备受关注,译者以其“中间人”的身份,成为各国之间语言文化交往链接的桥梁。翻译之所以复杂而不是简单的表层的语码转换,就是因为翻译需要历经译者通过自己的理解对源文本进行信息的概念整合、加工,然后对源文本以译入语可接受度为准则、用译入语进行阐释而形成目标语文本。所以翻译是一项兼顾译者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语言实践活动。美国著名翻译家尤金.奈达的“读者反映论”启示我们:翻译的服务对象是读者或言语接受者,要评判译 文质量的优劣,必须看读者对译文的反应如何,同时,必须把这种反应和原作读者对原文可能产生的反应进行对比,看两种反应是否基本一致(Nida , 1993)。由此可见,译文读者的可接受度也是评判译文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对译文质量的考虑,应对译者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以确保名副其实的优秀译作。
二、译者的传统角色及对译文质量的制约
长期以来受传统翻译观的影响,译者被冠以各色各样的头衔,诸如“工具”“奴隶”“隐形人”“叛逆者” 等等举不胜举。追溯到古代西方,《圣经》翻译史上的译者被认为必须受到上帝的感召才能从事《圣经》翻译,据说这样的译者在上帝的感召下,几个人译出的结果没有任何差别,好比听写-样。很显然这是一种把译者看作是听写“工具”的观点,译者完全丧失了自己的自主权。而在中国翻译史上,译者在周代曾被称为“舌人”, 其实“舌人”也是“工具”的代名词(马祖毅, 1999)。 由此可见,中西方翻译史上的译者的传统角色抹灭了译者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制约了译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担当的只是“工具”角色而已,唯原作是从。拜伦有一句诗: "What is wealth ?It passesmein and hour"。按照一切照原文的译法,它便被译成”什么是财富,它- -小时就从我这儿过去了”。这样的译文显然不会在读者那里产生任何与诗有关的反应。这句诗是不是可以这样译:”财富又何贵 ,转眼已成空”(高建译, 2006)。因此,在”忠实”于原作的同时 ,译者必须把重点转移到译文上来,因为翻译的成功与否还取决于译文读者是否明了原文作者的意图。也就是说,更重要的不是原文的一切被传达得如何,而是这一切在译文中可以落实到什么程度(高建, 2006)。
三、译文质量对译者传统角色的颠覆
不同文化之间的异质性决定了翻译中忠实的创造性,正所谓翻译中百分之百的忠实是不可能的,因为翻译终归是为读者服务的,要看译文能否为读者所理解。在最早的西方翻译《圣经》和中国对佛经的翻译史上,由于在人们的心中,宗教经典是神圣的,是不容歪曲或增减的,译者面对他们只有”忠诚”, 只有“服从”。但慢慢地有人提出了一个问题,上帝的旨意要去执行,不仅传达要正确,但还得让上帝的子民们理解才行。译得百分之百的“忠实”, 子民不理解怎么办?于是就产生了翻译必须顾及的另-一个因素,即读者的因素。因此,在翻译时,译者应考虑到译文的可读性和目标语读者的可接受性,让翻译真正起到沟通与理解的作用。
在翻译中,由于传统的"工具论””机器论” 等导致了过分地强调忠实于原作,译者所关注的只是引进原作,至于引进之后,消化如何,则较少考虑。例如: A professor tappedon hisdesk and shouted : "Gentlemen , order!" The entire classyelled : "Beer!"请看一种翻译:一位教授敲着桌子喊到:”先生们 ,安静!”全班学生一致回答: "啤酒!” 。这样的翻译使译文读者可以获得与原文读者同样的话语信息,但由于两种语言音形意结构上的差异,译文读者无法推理出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翻译的效度也就没有实现,译文读者便无法获得学生的回答利用双关而使对话有了幽默感这- -信息。
且看另一翻译:教授敲着课桌,叫到:“你们吆喝什么?”全班同学高喊到: "啤酒!”这样的译文能使读者有效地识别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利用双关获得了充分的幽默效果,译文的效度得以实现。(同显柱、刘莉琼, 2009)。
因此,将一种语言中的内容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时,必须考虑采取什么样的语言表达方式,才有可能将原作品中的那些意和韵从它的出发语有效地转入译入语。这个过程绝不是单纯内容的表面移植,不只是译者亦步亦趋地“忠实”于原作,以此易彼即可完成,而应是译者融入自身主观能动性的二度创造性活动。作为译者,应摆脱传统角色的束缚, 根据译入语读者的理解和可接受度,以译入语文化规则对原文加以整理进行再创作,从而使译文读者从译文中获得与原文读者相同、相似或相近的审美感受。
四、结语
综上所述,翻译是一项交际活动,译文质量的优劣除了在于能否准确完整地表达出原作的内容之外,还在于译文是否符合译语的表达习惯。当-种语言环境中产生的作品被移植到另-种语言环境中,为了使接受者产生与原作读者-样的艺术效果 ,译者就必须在译入语环境中找到能使译入语读者产生相近或相似反应的语言手段。在这种情况下,翻译已不再是简单地、机械地语言文字的转换而已,而是一种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语言文字相结合创造性I作。这样的翻译过程,也就不是传统的“奴隶”"机器” 等角色能胜任的了的。译文的质量与效度颠覆了译者之传统角色,译者的角色转换带给了译文质量之改观。这样的翻译既需要译者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又不失忠实于原作的准则,它将使一-件作品在 -一个新的语言、民族、社会、历史环境里获得重生。
华体会最新官方,华体会(中国)有限公司,一部:大连中山广场中国人寿大厦2002(友谊商城旁)
二部:开发区图书馆旁华冠大厦2206房间